內增塑劑與外增塑劑的區別在哪些方面?
增塑劑分為內增塑劑和外增塑劑。
內增塑劑:與聚合物發生化學變化,改變聚合物的分子結構。聚合物聚合過程中引入第二單體,由于第二單體共聚在聚合物的分子結構中,致使分子鏈結構不規則,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鏈的有規度即結晶度。內增塑的另一類型是在聚合物分子鏈上引入支鏈(或取代基或接枝的分支),而支鏈可以降低聚合物鏈與鏈之間的作用力,從而增加塑料的可塑性。由于第二單體與聚合物鏈段具有穩定的化合結合,所以不被介質所抽出,就是永久增塑。但內增塑劑的使用溫度范圍比較窄,而且必須在聚合過程中加入,通常僅用于略可撓曲的塑料制品。
外增塑劑:一般為外加到聚合體系中的高沸點的較難揮發的液體或低熔點的固體物質,都是具有溶劑化能力的低分子物質。一般與聚合物之間不發生化學變化,增塑劑與聚合物之間靠分子間作用力進行物理結合,從而改變樹脂彈性體的加工性,柔韌性,拉伸性等行為。外增塑劑就是簡單的和聚合物混合,短時間內會明顯提高制品的初始伸長率,最終還會從制品中跑出來(揮發出來或是被析出),待增塑劑跑完后,制品就完全失去彈性,壽命終了。外增塑劑的性能較全面,生產和使用方便,應用廣泛,平常所說的增塑劑均指外增塑劑。